兄弟: 高嶺格 個展 |岩切澪 策展

16 July - 11 September 2016 TKG+ Projects

1990 年代初至今,高嶺格是日本最活躍的當代藝術家之一。從雕塑、行為藝術、單頻道錄像、大型多媒體裝置作品到劇場設計,他的許多作品以共同製作、跨領域為特色,不拘泥於任一種風格。作品內容往往質疑常識,討論倫理,在涉及當下社會議題的同時,也認真思考美術的問題。他從不放棄視覺效果,但亦不侷限於審美階段,而是不斷更新美術的地平線。日本 311 東北大震災與福島核災後,高嶺格的作品嘗試反映日本社會的集體潛意識,充滿著嚴苛的批評性與敏銳度。近期的創作更明確地貼近他一向注重的「生命」本身的神秘與力量,本展呈現的主題也與此有關。

 

「兄弟:高嶺格個展」是高嶺格在台灣的首次個展,展出作品包括使用燈光與聲音的裝置作品《兄弟─共感》、引導觀眾進入裝置作品的攝影系列《兄弟─關懷》,以及兩件錄像藝術作品包含其代表作《 God Bless America 》(2002) 與過去引起許多爭議的《木村先生》(1998)。

 

主要裝置作品《兄弟─共感》延伸自高嶺格為 2015 年京都國際藝術祭 Parasophia ,於京都市立美術館地下室發表的作品《地球的凹凸》:與音樂同步閃爍的三個發光體,懸空在模擬海底地表的上方,以同樣的速度、畫著等大的圓圈反覆旋轉。在整場演出的高潮,空間突然流瀉出悠閒如同白日夢的音樂,充滿明亮的鈉蒸氣燈光。藝術家透過燈光極限運動的戲劇性變化,企圖誘發觀眾以為空間溫度升高的錯覺及情緒之變化。

 

高嶺格認為燈光迴旋的系列作品象徵著種種關聯性的系統。其旋轉的光源,以他來說,是一種乙太( Aether ),或就像有機體能有無限的表情,其聲音的組合也能夠表達複雜的情感。藝術家表示,此次 TKG+ Projects 的展出, 將減少光源,希望呈現比京都《地球的凹凸》更簡潔、直接且純粹的作品。

 

展覽名稱「兄弟」可代表裝置中的兩個光源,也是首次發表的攝影作品的主題之一,將與裝置作品產生一些對話。此外, 2003 年威尼斯雙年展展出的代表性錄像作品《 God Bless America 》及他與殘障表演藝術家朋友長年交流後製作的錄像作品《木村先生》也會一同展出。

 

高嶺格自 2015 年到 2016 年,受邀擔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系客座教授。這段期間,他延續 311 福島核災後創作的作品《日本症候群》的概念,並鑑於台灣食安問題,與學生們合作製作《台灣症候群-食安篇》,預計在關渡美術館 7 月 22 日至 9 月 18 日的聯展「失調和諧」中展出。相信藝術家於台灣四個月的授課經驗,將使同期的兩個展覽展現不同樣貌。於 TKG+ Projects 發表的「兄弟:高嶺格個展」,可視為藝術家為現今台灣創作的「定點藝術」,讓我們看見藝術家的心中風景。 

 


 

高嶺格

1968 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目前居住日本秋田。 1990 年代就讀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美術系漆藝組時,與表演團體 Dumb Type 合作。後進入日本 IAMAS ( Institute of Advanced Media Arts and Sciences ,應用媒體藝術及科學學院),開始製作時基裝置藝術( time-based installations )。高嶺格的作品皆具有表演的性質,他探索表演作為即時反應今日世界的可能性。遑論作品文本 ,他偏好考量展演空間限地製作,並讓作品隨時間逐步變化。高嶺格有許多作品是與舞者、舞團共同製作。近年的主要個展包括「太遠看不太到」(橫濱美術館、廣島市現代美術館、英國伯明翰 IKON Gallery 、霧島藝術之森美術館, 2011-2012 ),「高嶺格的酷日本」(水戸藝術館當代藝術中心, 2012 )等。 2013 年受邀德國 DAAD (德國學術交流總署)駐柏林一年。 2014 年, 他參加 HAU ( Hebbel am Ufer, Berlin )的活動「日本症候群-福島後的藝術與政治」。 2015-2016 年,受邀擔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學系客座教授。過去出版包括《在日情人》(河出新房新社,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