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KG+ company logo
TKG+
Skip to main content
  • Menu
  • Artists
  • Exhibitions
  • News
  • Video
  • Art Fairs
  • Publications
  • About
  • Contact
  • 繁體
  • EN
Instagram, opens in a new tab.
Facebook, opens in a new tab.
Youtube, opens in a new tab.
Ocula, opens in a new tab.
WeChat, opens in a new tab.
Join the mailing list
發送電子郵件
Instagram, opens in a new tab.
Facebook, opens in a new tab.
Youtube, opens in a new tab.
Ocula, opens in a new tab.
WeChat, opens in a new tab.
Join the mailing list
發送電子郵件
Menu
  • 繁體
  • EN

Tell Me a Story 在這 瘋狂的 年代: 王慶蘋 個展

Past exhibition
2021年10月2日 - 11月13日 TKG+ Projects
  • 新聞稿
  • 相關專文
  • 展覽現場
  • 分享
    • Facebook
    • X
    • Pinterest
    • Tumblr
    • Email
新聞稿

展期

2 OCTOBER - 13 NOVEMBER 2021

 

策展人

李晏禎

 

 


 

 

「我欲畫光,

 而我汲取盡是黑暗。」

-王慶蘋,《出土》

 

 

創作之於王慶蘋,是一段直覺與邏輯的、感性與理性的,美感與哲學間不斷的拉鋸、對話,最終重生為獨立作品的歷程。這樣多重的交互蛻變關係,部分來自於她藝術及哲學的雙重教育背景,以及攝影和繪畫跨媒材的創作經驗。另一部分來自於她個人成長經驗。作為一個被排除者,一個異人身份;而後有意識地審視特定文化、團體、族群的意識形態的取向。這一非歸屬感造就她期許自己能超越非此即彼的觀點,以敏銳的觀察力及感受力,深入結合多樣甚而對立的元素,創造藝術語彙新的生命力。

 

王慶蘋定義自己為色彩藝術家。色彩與素描結構在畫作裡彼此間的抗衡與相生對作品內涵與能量的激發,一直是她作品的特質。藉由形與色的動態對話,她的畫孕育一種複雜的空間張力——每個焦點或視角的轉移持續改變畫中筆觸的相互關係,交織出多層次、開展不同敘事的可能性。隨著觀者時間的投入及目光的推移,作品內蘊含的深邃意涵,漸次綻放明朗。

 

2019 年的王慶蘋個展「感受的詩學」,由建構巨大而複雜的靜物裝置開始,結合不同質感的布料與物件,製造多變的空間感以及視覺層次,以身體這個流動的有機體,承載如海洋般豐碩的感受力,同時擔任接收者、協調者、以及創造者的角色。讓觀看與看見本身保有的某種真空自在,與思緒的分析結構,能以一種不互相干擾,卻又互相帶領的方式,將所觀照的世界,透過每一筆顏料落在畫布上的過程,持續地重新認識彼此,成為創作者經驗與思緒對話的場域,最終融合為一新的整體感受語彙-作品本身。

 

此次在 TKG+ Projects 的全新個展「 Tell Me a Story -在這瘋狂的年代」,多元衝突及矛盾的關係,依然扮演藝術家創作的關鍵角色,而作品內涵的複雜層次更加多重。除了視覺語彙的淬煉,藝術家更將其在準備個展、回顧整體創作歷程時所感受到呼之欲出的內在聲響,昇華為詩歌,同時梳理與凝聚整個創作歷程裡各個感官片段。尤其在 2020 年底搬到台灣東部小鎮後,詩意有如潮水浸潤她身上的每一個細胞,乃至片段的聲響終究浮出意識表面,迸發為文字語句。在其前往海邊的路上,與生命創作歷程相呼應的詩句滿溢而出。結合繪畫裡的彩料語言,她譜出感官的、寓言式的內在經驗。這如同她繪畫裡運用色彩關係,結合直接觀看與觀察、接受經驗與夢的引發等內外經歷後一再地將之轉化,目的在創造一種存在的新樣貌。交織著繪畫的視覺及詩性的語言,透過兩種異質媒材的相遇與碰撞,同時將展覽空間轉換為寓意發酵的空間。未完成的素描與詩篇並呈的入口處,更直指藝術家的展覽命題——對永恆世外桃源的渴望,如同素描未完成的缺憾;烏托邦的失落雖是事實,卻也意味著應許之地永遠可企及的可能性。

 

此外,展場上的兩幅大型雙面畫作 No. 51, Magnitude 11 (Take 1) - Birth of Venus 及 No. 54, Magnitude 11 (Take 2) - Forbidden Lili ,揭示了王慶蘋持續探索繪畫與素描可能性的強烈意圖。使用不同於以往的無酸紡織材料作為畫布,繪畫正面部分深沉的筆觸穿透了畫布,在背面自成為如洞穴壁畫般素樸的質感及肌理,卻結構完整的素描作品。輔以藝術家觀察展場狀態,轉譯到畫面的現地創作,畫作正反之間的對話,及色彩在穿透之間的蛻變,對於作品的動態張力及對話提供了嶄新的視角。

 

藝術家的革命,來自於作品潛移默化改變人心的力量。當世界無法繼續粉飾太平,人性的醜陋面完全攤開,王慶蘋試著協調與世界之間具體存在的相關位置,堅持直視直覺與理性,藉創作創造重生的精神性。即便作畫時滿腔悲哀,腦中持續迴盪著神曲的地獄詩篇;亦因這一矛盾,理想國的夢得以持續推進。作品,作為這重生的結晶,便是一個藝術家能給這世界最好的禮物。

 

 


 

 

王慶蘋

王慶蘋於 1971 年生於台灣,為一哲學出身的創作者;主要創作媒材為繪畫、攝影與素描,並擅長版畫與詩。她首先在台灣專攻哲學,取得哲學文學士與碩士學位;後於美國專攻藝術創作,並同時擁有繪畫與攝影雙重藝術碩士學位。其作品於美國獲獎無數,並多次參與展出。

 

在藝術傳承上,王慶蘋最初與紐約學派畫家暨攝影家朗.克拉克研習藝術攝影與繪畫。隨後師承費城色彩主義畫家比爾.史考特與珍.鮑澤爾。透過觀看、感知、觀察、幻想、夢與記憶,洞察個人內在與人事、自然互動歷程中引發的複雜經驗與潛在隱喻,是她的創作核心。

 

作為一色彩主義者,色與光為王慶蘋的創作語言。無論繪畫或攝影,都充分展現她運用色彩關係與色光的特性建構形與色繁複的對話,激發作品張力與蘊意。此外,她運用滿幅的繪畫手法、結合抽象與有機象徵形態於畫面結構,使其作品層次多重、充滿體驗性。這是一種歷經蛻變與昇華的創造歷程──藉視覺空間結構的交互震盪,創造作品動能與情緒張力,進而轉化為觀者感性經驗內涵與視覺隱喻。

 

因此,王慶蘋的作品講求慢觀、浸淫與持續發現。同時,來自作品旺盛的生命力,也促使觀者以動態視角與之全面相遇──讓豐富的色彩層次、象徵性筆觸及線條共同交織出潛在新形態;在不斷流轉與游移的視角中,形得以不斷孕育新型,為其作品創造多元的視覺內涵與敘事可能。

 

 

 


 

 

線上展廳

 

 

 

 


 

 

 

展覽詩集

Tell Me a Story Exhibition Catalog

 

 

 

相關專文
  • Tell Me a Story 在這 瘋狂的 年代 - 策展論述

    李晏禎, 2021年10月2日
展覽現場
回到展覽
Manage cookies
© 2025 TKG+.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支持 Artlogic
Instagram, opens in a new tab.
Facebook, opens in a new tab.
Youtube, opens in a new tab.
Ocula, opens in a new tab.
WeChat, opens in a new tab.
Join the mailing list
發送電子郵件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his site uses cookies to help make it more useful to you. Please contact us to find out more about our Cookie Policy.

Manage cookies
Accept

Cookie preferences

Check the boxes for the cookie categories you allow our site to use

Cookie options
Required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cannot be disabled.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the website by storing choices you make about how it should function.
Allow us to collect anonymous usage dat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
Allow us to identify our visitors so that we can offer personalised, targeted marketing.
Save p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