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
Past
-
無聲的海
劉致宏 個展 3 October - 21 November 2020 TKG+ Projects 繼續 -
緬甸史.X
薩望翁.雍維 個展 26 September - 21 November 2020 TKG+ 繼續 -
借光:陳傳興攝影展
個人精神史第一部、第二部 1 August - 12 September 2020 TKG+ 繼續 -
落地之處
齊簡 個展 1 August - 12 September 2020 TKG+ Projects 繼續 -
鏡墨/流白
林炳存 個展 1 August - 12 September 2020 TKG+ TKG+ 榮幸地宣布將於2020年8月1日舉辦亞洲知名時尚攝影師林炳存個展「鏡墨・流白」。有別於大眾較為熟知的風景與時尚人像攝影展出,此次為林炳存融貫抽象與水墨形意的黑白女體攝影系列首度發表,讓觀眾得以一窺這位攝影大師在講求精細校準的西方攝影術中,如何融合東方感性寫意的水墨語彙,將人像攝影轉譯為詩性的「光影潑墨」。 在時尚攝影的領域裡,林炳存與其作品一向是不需贅述的存在——無論雜誌、廣告,MV等各式載體,精準唯美的影像總在林炳存獨到的視角下與各式美學元素對舞,在靜與動之間,於觀者眼前融合成一場動人的視覺饗宴;而回歸到攝影的紀實本質,林炳存同樣是位敏銳而細膩的觀察者,擅於掌鏡為影中人、物、事留下自然而純粹的本色,於華麗繁複的畫面之外,將歲月靜好的當下留駐相紙,受到各領域人士的青睞與推崇。 然而,作為台灣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攝影師及MV導演,在回歸到一位攝影創作者的身份後,其私我自主意志下所觸發的藝術探索,將呈現出怎樣的姿態? 此次「鏡墨・流白」創作系列中,林炳存將已然鐫刻於身體記憶的攝影技術與熱愛的東方藝術語彙結合,為唯美的黑白攝影帶入了水墨的紋理,並將被攝者舞動的殘影軌跡轉化為潑墨般的形意顯像,於肢體間灑落的重重疊影行墨;繪形而寫意地透過鏡頭與女體對舞。 底片膠卷至此化身為以光子潤墨的畫紙,令影像於純淨的黑與白中暈染,在光影墨色的濃淡中,細膩而內斂的美感以寫意的留白曝光顯影,為停駐畫布相紙上的胴體淬煉出官能之外的純粹美感。而透過頻閃攝影技法,林炳存將女模的肢體動態在一次次閃燈下於畫面暫留——彷彿在光與影所劃下的飛白[i] 墨痕間,化身蘸染著時空軌跡的枯筆拖絲,詩意地將那僅存於攝影現場的一舞凝結於畫面中。 「相機是畫筆,畫面成全想像。畫裡是照片,照片就也成了畫。」 東方、西方;傳統、現代;攝影、繪畫,各種思想、流派與領域在這不受束縛的創作思維中立時喪失了邊界,林炳存試圖在這由攝影與繪畫同步轉譯而成的「光影潑墨」中,以快門留存的影像畫出曾在時空的墨跡,讓創作者將意念與想像轉換成抽象的圖騰,同時體會直指東方核心的留白美學。 [i] 飛白,又名飛白書,為書法中的一種技法,指在書寫時,毛筆筆頭沒有完全出墨,出現枯筆,使得筆劃中留有拖絲或留白的現象。因令人以飛動之感,故稱飛白。 繼續 -
1D31上線:後臺
2020 香港巴塞爾 On-site Viewing Room 20 - 25 March 2020 TKG+ 繼續 -
黯淡上揚
鄺鎮禧 個展 15 February - 18 July 2020 TKG+ Projects 繼續 -
PLUS X
7 December 2019 - 22 January 2020 TKG+ 繼續 -
在裂隙中想像
魏榮達 策展 28 September - 17 November 2019 TKG+ Projects 繼續 -
昨日有多真實
郭俞平 個展 20 July - 8 September 2019 TKG+ Projects 繼續 -
留洋四鏢客
高森信男 策展 20 July - 8 September 2019 TKG+ 繼續 -
良瑞流亡辦公室|國家博物館:絕對反叛
薩望翁・雍維 個展 11 May - 7 July 2019 TKG+ Projects 繼續 -
Techno
李傑 個展 11 May - 7 July 2019 TKG+ 繼續 -
事 故 NO ON
何采柔 個展 23 February - 28 April 2019 TKG+ 繼續 -
玻璃總是要碎的
賴駿杰 策展 23 February - 28 April 2019 TKG+ Projects 策展人 賴駿杰 參展藝術家 丁建中、陳飛豪、張致中 繼續 -
2018 牛俊強個展
馮馨 策展 8 December 2018 - 20 January 2019 TKG+ Projects 2012 年北美館的個展「cover 」我邀請參與者在展覽現場覆蓋自己的記憶,並於展覽結束後取回,在這過程中藝術家與對象彼此揭示自己的生命故事。 2014 年個展我以自身文本、肉體與物質的轉換,討論何謂「消失」。 2015 年我闡述了「恐懼」與「慾望」。這恐懼關於失明、關係的阻隔,光賦予萬物形體而產生視覺的慾望,這兩者帶來完整與斷裂的感受。 每一次的創作,我並非僅從自身揭露故事,而是置身在創作其中觀察、選擇與消化,自己在這段時間中與外界的位置。過去三年因恐懼我開始更開放的接觸和思考信仰—它應該引導人們向內找到自己的神性與良知,進而理解影子與光的共存。 「十八世紀中葉的巴黎,迪德羅( Diderot )領導著一整群的學者撰寫《百科全書》這部集體鉅著。首先盲人實際上是正面地被當作「不同的他者」,乃是一種屬於盲人自身的宇宙秩序和邏輯,並可以將其和我們原以為不証自明的秩序和邏輯相對照。迪德羅在此持著感官和認識有重要關聯的立場,而且因為人的感官是多元的,因而認識及基於認識所建立的理念也應是多元的。」[1 ] 「盲」在我作品中的定義也漸漸改變。「盲」不是看不見,而是本來以視覺形式而存在的事物以另一種形式存在,對我來說神的存在也是如此。 過去這一段時間,我從「神是什麼?」「神的外貌?」「祂臨在的感受」出發,創作一系列作品,並且用影像記錄下來。但這些作品並不會在展場出現,展覽現場彷彿什麼都未發生,「空」與「無」、「白」與「有」、「存在」與「永恆」,我想藉此看見藝術經驗中的無形共感與信仰中抽象經驗的交集,也想討論視覺存在的矛盾。 [1]這段文字出自於林志明教授撰寫推薦序《藝術。可見/不可見-視障美術創作與展演教學實踐》,作者趙欣怡, 2018 年 2 月。 繼續 -
欲貪孰為本
蔡佳葳 個展 8 December 2018 - 20 January 2019 TKG+ 繼續 -
光・黯・他者
彌載映 個展 27 October - 25 November 2018 TKG+ 繼續 -
現實伏流
賴依欣 策展 6 October - 25 November 2018 TKG+ Projects 繼續 -
Plus III
王懷慶 + 姚瑞中 21 July - 23 September 2018 TKG+ 繼續 -
歷史變體
馮馨 策展 21 July - 23 September 2018 TKG+ Projects 「歷史乃論述過去,但並不等於過去」 ─《歷史的再思考》凱斯.詹京斯( Keith Jenkins ) 對一個 90 後的策展工作者而言,策展與創作的狀態是很類似的,某種程度上需要往內掏,誠實地去面對人生中最核心的一些事情,而後再向外擴張。回顧個人的養成過程,很難忽視長達二十年的求學經歷中,教育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如果說,對於父執輩影響最劇烈的社會狀態是戒嚴,那對於解嚴後出生的我們這一代(特別是出生在 1990 年的那一代)會是什麼? 解嚴之後,社會風氣開放,教育領域也隨之跟進。 1996 年國小全面開放課本審定制,作為體現重要教育政策「九年一貫」精神的「一綱多本」,就在仍有許多部分尚在討論的狀態下倉促上路,而國立編譯館「一綱一本」則逐步走入歷史。 1990 年前後(民國 78 年尾到民國 79 年)出生的一代,他們的教育過程幾乎就是一部濃縮的教改史 [1 ]。以教育學的角度來看個人的自我意識養成過程,家庭是社會化的第一步,學校則是第一個接觸的正式社會化機構。其中,歷史課堂的所學往往是我們建立自我史觀的第一步。但,當教科書版本開放,歷史的論述不再是單一的官方論調,歷史的起點也開始出現分歧。似乎,我們對於自我的主體定位也反映著內心各自的歷史起點。 歷史是一個當下的書寫體 「九年一貫」課本編撰產生之歷史書寫差異性,造成了動盪與不斷變化的過程,更是深刻地反映在解嚴後受教的一代。展覽「歷史變體」挪用社會語言學中「語音變體」的概念,嘗試以單一語言在不同區域中衍生發展出地域方言的模式,討論我們如何通過歷史的閱讀與書寫,發現語言文字所隱藏的歷史書寫邏輯,並以此作為展覽思考的基礎點。這樣的狀態正如同解嚴後社會、教育背景下所運作的模樣:隨著教科書版本開放,歷史論述不再是單一的官方論調,歷史的起點開始出現分歧。在這樣的狀態下,我們如何形塑對於自體的文化認同?而經歷過戒嚴時期的一代在解嚴後,面對過往諸多認知的翻轉,如何在落差中重建認知?在此我們必須先釐清,歷史的生成必然是伴隨著書寫者的主觀與其背後的意識形態,而這兩者將會影響執筆者如何篩選、呈現史料以及述說的口吻,掌握歷史論述話語權的人,往往也同時掌握敘述的形式與傳播。 當歷史生成與書寫的權力開放,歷史將不再依附國家認同;而國家認同的崩解過程,則使得我們面對歷史需重新檢視過往累積的史料檔案,並擁有足夠的能力閱讀背後的意識形態。當閱讀變成一種可能,我們便擁有重新編織、再述歷史的能動性。這樣的編織過程,不論是藉由史實對過往論述翻案,又或是將敘述拆解後再述,我們將發現其不脫離一個核心:「我們如何想像自身?」。展覽透過三位台灣藝術家饒加恩、鄧兆旻、劉致宏,以及兩位長駐台灣的外國藝術家區秀詒(馬來西亞)與澎葉生(法國),以歷史架構的生成出發,將歷史的敘述結構拆解,重新回到在地採集與再編輯。這樣的過程也映照了自身於其中,在作品與展覽的命題下開展出彼此應對、交織、討論的空間。 敘述結構的拆解 關於民國 38 年的四種寫法: 「中華民國三十八年(西元 1949 年),國民政府播遷來臺,開始努力從事各項建設。」[2 ] 「民國三十四年(公元 1945 年),國民政府與中國共產黨發生內戰,國民政府戰敗,於民國三十八年被迫撤離中國大陸,率領約百萬的大陸軍民,遷到臺灣。」[3 ] 「民國三十八年,中國共產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被迫撤離大陸,遷到臺灣。」[4 ] 「民國三十八年,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 1. 應選擇? (A) 國民政府與中國共產黨發生內戰戰敗 (B) 中國共產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C) 國民政府播遷來臺 (D) 以上皆非... 繼續 -
刷新、犧牲、新衛生、傳染、清新、機器人、空氣、家政、潔客幫、香煙、戴森、現代人。三
周育正 個展 12 May - 15 July 2018 TKG+ 繼續 -
悄聲騷動
陳韋晴 策展 12 May - 15 July 2018 TKG+ Projects 繼續 -
明日樂園
袁廣鳴 個展 3 March - 29 April 2018 TKG+ 繼續 -
想像之所
曹良賓 個展 3 March - 29 April 2018 TKG+ Projects 繼續 -
超星鑑定 III:熵:25800
陳瀅如 個展 6 January - 14 February 2018 TKG+ Projects 繼續 -
巨神連線
姚瑞中 個展 9 December 2017 - 28 January 2018 TKG+ 繼續 -
佈展中
李基宏 個展 25 November - 31 December 2017 TKG+ Projects 把自己的生活進入展示創作的空間 展開自己的慣性工作 一張影像尺寸的工作桌 一台工作用的電腦 一張椅子 一些雜物 11 月 15 日到 12 月 31 日 上午 11:00 到下午 7:00 八個小時 我會坐在工作桌上繼續我的工作 工作桌上方 一台相機正以一秒鐘的時間擷取當下的光 一秒鐘的速度描繪出在工作桌上模糊的我與桌面 邀請觀眾在這個工作桌上留下名字或記號 每日工作結束前,我會再把桌面刷白 一切留下畫面的都將投射在明天的工作桌上 另外 我會刷一面影像的展示牆 我會記錄我塗刷白色水泥漆在一面影像展示牆 我會把昨天記錄我塗刷影像展示牆的影像投影在影像展示牆上 展牆的對面,放置了一個標示著日期的黑板 記錄了每天的佈展工作與一張儲存工作影像記錄的記憶卡 繼續 -
From Island to Island
近藤亞樹 個展 23 September - 12 November 2017 TKG+ Projects 繼續 -
石膏鑼
蘇育賢 個展 8 July - 10 September 2017 TKG+ 繼續 -
兩樹一山
石晉華 個展 8 July - 10 September 2017 TKG+ Projects 繼續 -
後座大道
饒加恩 個展 6 May - 25 June 2017 TKG+ 繼續 -
時間 91 平方米
吳其育 個展 6 May - 25 July 2017 TKG+ Projects 繼續 -
扼殺想望
菲利普.科爾特斯 開放工作室 1 - 16 April 2017 TKG+ Projects TKG+ Projects 展覽「STUPIN.ORG 」呈現將畫廊空間轉化為藝術家工作室,交換計畫中邀請的葡萄牙藝術家菲利普.科爾特斯(Filipe Cortez)藉由多元媒材,以限地製作的方式檢視記憶、時間和城市消逝的風景。也將於 4 月 1 日於 TKG+ Projects 的空間展示本次的在地創作,以「扼殺想望」為題,於台北北門地區的廢棄建築做採樣,進行新系列作品的創作。 繼續 -
我們
蔣志 個展 18 February - 16 April 2017 TKG+ 繼續 -
STUPIN.ORG
郭奕臣 個展 18 February - 16 April 2017 TKG+ Projects 繼續 -
現實秘境
鄭慧華 策展 10 December 2016 - 26 January 2017 TKG+, TKG+ Projects 由立方計劃空間和耿藝術文化基金會聯合主辦、策展人鄭慧華所策劃的「現實秘境」國際聯展,是一檔關於重新思索當下亞洲與世界關係的展覽。 十三組藝術家主要來自亞洲,通過他們對特定歷史和生活經驗的關注,組成多個或交錯或平行的時空向度,以異地/共時,或者是異時/共地的不同視角,去嘗試組構和揭露出歷史過往與當下生存之間的關係。 展出作品中,無論是談論個人經驗還是集體意識,都關係到不同的歷史進程,在政治與社會變革力量的推動或消長狀態下所被形塑出的存在樣貌。其敘事宏大至現代國族意識的發生、生存疆界變動,細微至個人生命遭遇與家族歷史,這些特殊歷史過程的碰撞,是複數、多層次的交織關係。 在此之中,展覽特別關注二十世紀後半葉的冷戰過程,試圖檢視那些已被忽略或遺忘了的意識型態認同、生活價值之爭,如何以超驗的方式漫延和滲透至今日的日常生活裡。展覽期待以這一段穿越了幾個世代的歷史經驗作為主要的反思樞扭──而非歷史的結論──去勾劃另一種認識和敘述現實的路徑。 繼續 -
What am I? If I can’t be yours
陳敬元 個展 24 September - 20 November 2016 TKG+ 繼續 -
宇宙的可能性
蔡佳葳 個展 24 September - 20 November 2016 TKG+ Projects 繼續 -
兄弟
高嶺格 個展 |岩切澪 策展 16 July - 11 September 2016 TKG+ Projects 繼續 -
別說再見 2001 – 2015
吳天章 個展 18 June - 31 July 2016 TKG+ 繼續 -
打開 — 當代 2016 選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 21 May - 3 July 2016 TKG+ Projects 繼續 -
返影入深林
王雅慧 個展 23 April - 5 June 2016 TKG+ 繼續 -
日常假設
何采柔+李傑|許峰瑞 策展 5 March - 15 May 2016 TKG+ Projects 繼續 -
三個地方:致瑪格麗特.莒哈絲
葉偉立 個展 2 January - 5 February 2016 TKG+ Projects 繼續 -
Plus II
蔣友梅 + 蔡佳葳 11 December 2015 - 5 February 2016 TKG+ 繼續 -
身體軌跡的皺褶
涂維政 個展 14 November - 27 December 2015 TKG+ Projects 繼續 -
Plus I
林鉅+陳敬元 26 September - 29 November 2015 TKG+ 繼續 -
代工繡場
侯怡亭 個展 26 September - 1 November 2015 TKG+ Projects 繼續 -
前衛吃錯藥
楊嘉輝 個展 16 May - 26 June 2015 TKG+ Projects 繼續 -
迴光線 — 影像的裂隙
許峰瑞 策展 11 April - 28 June 2015 TKG+ 在影像自身的迴視之間,言語的註釋,永不及靜默地凝視。 影像的展示,是讓那已逝、不可被記錄的真實再次現身於眼前。然而,這樣的再現卻永遠不會是當初鏡頭前的畫面。而拉鋸在「此刻」與「當時」間的感知命題,在當代語境裡,往往以工具化的文本形式穿越時距,聯結與觀者間的關係,這狀況下總要求作品依附於特定事件,依此建構出合法、合理的被觀看條件,自此才能落定在既定論述範圍內,供應著所謂的觀看及展覽。這也注定了影像喪失自己身體的命運,任由文字灌注其中所顯現的,是異變的皮囊,而不是影像自身。但我們都忽略了,只有當影像不再對觀者訴說時,影像才得以打破沉默。 關於影像的訴說,我們或許可以想像其存在著一道裂隙,使動態影像穿梭往返在觀看與感知之間。那是種藉由動態影像對時間點的取消,及靜止的運動中,所溢出的靈光。本次展覽「迴光線—影像的裂隙」,試圖將動態影像中的工具性剝離,使影像在消除了符號性、文本性、敘述性的環境特徵下探索自身。對於影像再現的提問,將以吳宜曄 2015 年重製的《 Machine Whisper 》作為起始與回溯,而裂隙的流動性則溢於空間中,穿梭於侯怡亭《沉默在場》(The Presence of Silence)、曾御欽《風景的彼端》(Scenery Other End)、牛俊強《 Ten Minutes Left 》、林冠名《島》(The Island)作品間,試圖展示介於影像動靜之間的運動及凝視狀態,其如何再次凝結時間使其投入影像的再運動之上。這強調直觀性的影像美學,將捕捉影像停留在自身的事實、並攫取住自身,讓不可見的力量變得可見,讓沉默得以發聲。 繼續 -
不舒適的明日
袁廣鳴 個展 1 - 30 November 2014 TKG+ 繼續 -
浪漫的地理:藝術家田野調查暨展演計畫
葉佳蓉 策展 27 September - 2 October 2014 TKG+ Projects 繼續 -
自虛空中迴旋而來
蔡佳葳 個展 13 September - 12 October 2014 TKG+ 繼續 -
為自己做的藝術
秦雅君 策展 2 - 31 August 2014 TKG+ TKG+ 將於 8 月 2 日至 31 日舉辦「為自己做的藝術」聯展,本展由策展人秦雅君策劃,邀及王德瑜、朱百鏡、杜偉、李基宏、林昆穎、高重黎、陳萬仁、黃彥穎、董福祺、廖建忠、賴志盛等 11 位藝術家共同發表新作。 在為展覽所書寫的表達中,秦雅君說明了其發動這個展覽的主要原因,是想與曾經為其表達或作品內容所深刻影響的這群藝術家們一起做一個展覽,而在既找不到適合概括他 / 她們的任何陳述,也沒想出足以引起他 / 她們共同興趣的任何提議的情形下,將展覽命名為「為自己做的藝術」成為其最主要的行動。當作為對藝術家的一項提議時,其意味著在這個展覽裡面他 / 她們僅需專注於自身所欲關切的對象,而當作為對觀眾的一道陳述時,則期待這些作品能夠如其原本所是的被觀看與認識。 在停留在「為自己做的藝術」這個名稱的期間,秦雅君亦曾意識到它並非一個語意明晰的句子,然而除了覺得它的確正是自身意欲對藝術家與觀眾的表達之外,她以為維持這個曖昧說法不賴的原因還在於,當這些藝術家們各自的想像被現實化於展覽現場同時,這個原本的提議或說陳述將會看起來比較像是一個正在被以他 / 她們「為自己做的藝術」所回答的問題。 繼續 -
Discard
劉建華 個展 21 June - 20 July 2014 TKG+ 繼續 -
森森
王咏琳 策展 19 April - 25 May 2014 TKG+ Projects 繼續 -
断絶の円環
小谷元彥 個展 7 December 2013 - 26 January 2014 TKG+ 繼續 -
(flare-s)
陳敬元 個展 9 November - 29 December 2013 TKG+ Projects 繼續 -
ROMANCE of NG
黃建宏 策展 26 October - 24 November 2013 TKG+ 繼續 -
小幻影
姚瑞中 個展 14 September - 20 October 2013 TKG+ Projects 繼續 -
花山牆
蘇育賢 個展 27 April - 9 June 2013 TKG+ 繼續 -
遙遠的與鄰近的那些事物
王雅慧 個展 22 December 2012 - 8 February 2013 TKG+ 繼續 -
吳季璁 個展
10 November - 16 December 2012 TKG+ 繼續 -
LOOP: A TKG+ Screening
袁廣鳴+王雅慧+蔡佳葳+吳季璁+蘇育賢+陳敬元 2 June - 1 July 2012 TKG+ 繼續 -
逝去中的痕跡
袁廣鳴 個展 21 April - 27 May 2012 TKG+ 繼續 -
萬歲/山水
姚瑞中 個展 7 - 29 April 2012 TKG+ 繼續 -
Staggering Matter
陳敬元 個展 24 December 2011 - 20 January 2012 TKG+ 繼續 -
在記憶之前
袁廣鳴 個展 24 September - 6 November 2011 TKG+ 繼續 -
Thinking Cool
王雅慧+蔡佳葳+吳季璁+蘇育賢 26 August - 11 September 2011 TKG+ 繼續 -
初光
蔡佳葳 個展 13 August - 11 September 2011 TKG+ 繼續 -
複體
侯怡亭 個展 21 May - 19 June 2011 TKG+ 繼續 -
不可小覷:10 組藝術家對能源和災難的想像策略
呂岱如 策展 13 May - 12 June 2011 TKG+ 藝術家 張立人、江洋輝+曹盛彥+陳昭汝、方彥翔+羅仕東+徐建宇、黃博志、劉季易、諾努客行動團隊、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團隊、杜珮詩、吳其育、We Create Power 繼續 -
窗口
12 March - 24 April 2011 TKG+ 繼續 -
離魂症:幻影神遊者
郭昭蘭 策展 6 - 28 November 2010 TKG+ 繼續 -
使蒂諾斯家庭實境秀
蘇匯宇 個展 2 - 31 October 2010 TKG+ 繼續 -
看時間看
高重黎 個展 4 - 26 September 2010 TKG+ 繼續 -
OOPJECT_哎呀的物件展
7 - 29 August 2010 TKG+ 當 Oopject 的展品出現在耿畫廊 B1,這個白牆挑高、水泥地的大型白盒子裡,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似乎就算是一時忘記收拾的掃把、紙屑之類的雜物,跟展品一起被擺置在展場內,出奇地合理且美觀「我們甚至可以對氣泡布進行美學思考了」。然而這正是這個展覽裡,作品們所能勾引感官刺激的最大值所在,是它們「即物」的個性產生了「藝術或垃圾」的混淆,也是因為界限顯得如此輕薄,而讓人得以在物件上進行最大量的思考與想像。 繼續 -
重瞳:擁有過去的未來 — 兩岸藝術交流計畫
馮博一 策展 1 May 2010 TKG+ 繼續 -
真空妙有
崔岫聞 個展 3 - 25 April 2010 TKG+ 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