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製造|新竹市美術館: 侯怡亭

新竹市美術館 7 November 2021 - 2 January 2022 
新竹市美術館 新竹市美術館(新竹市中央路116號) 免費入場 星期二 - 星期日 9:00–17:00 相關連結

展期

2021.11.7 - 2022.1.2

 

 

自1769年瓦特(James Watt)改良蒸汽機引領工業革命以來,為人類生活帶來爆炸性的發展,人力的勞動也逐漸轉向機械的勞動,使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新竹作為臺灣高科技工業重鎮,大量的精密科技之代工與研發製造廠房,也刻劃了本地的經濟活動樣態,可以說,科學園區的興起即是集體製造的最佳代名詞。伴隨著全球化浪潮、AI/物聯網、數位科技的崛起,難以計數的製造物形塑我們的日常生活至今,你我都活在集體製造之下,而我們的生活勞動也參與、成為了集體製造的一環。本展邀集五位擅用不同媒材之當代藝術家,分別以創作、觀念及行動參與介入,藉由多重的觀點詮釋,回應在此命題下所產生的各種想像,試圖引導觀者思考科技高度發展下的功與過,並進一步從此關係中尋求解決方案。

 

美術館二樓則是以人力集體意識及勞動、訊息的重組、製作為思考開展。臺灣的鐵路便當伴隨日治時期軌道建設與旅遊產業而興,當時鐵路沿線的風土物產圖景亦被精巧地設計在便當盒的外包裝圖紙-掛紙(kakegami)上。藝術家侯怡亭攝影錄像作品《White Uniform》即以此為歷史背景,邀請七堵臺鐵便當廚房內一群身著白色制服的作業員,參考七十年前鐵路便當掛紙,以海苔剪下圖樣,反覆加工製成便當。侯怡亭試圖將作業員在集體意識下的日常勞動行為,翻轉為藝術行動,從而探討藝術生產與日常勞務的生產之間的關係;錄像作品《冷鍊》援引自物流供應鏈專有名詞,始自侯怡亭走訪哥倫比亞跨國切花工廠,精細觀察當地工作場域的生產鏈景況,指涉在當代社會治理之下,人類在製造物以及其被製造的各樣生產關係裡,依循著工業化的系統,透過分配,進行價值交換及資訊傳遞之間的互動關係。

 

如今在當代社會之下,人類雖深陷於這不可輕易分割的循環模式與結構組織,我們仍得以透過藝術家之眼,直視集體製造所產生的種種疲弊,重新檢視這些根深於生活中的事物,不僅僅是一種對於「集體的、普遍的」的反動,亦期望觀展者迴返自身的經驗,覺察在集體中的個人運作,從而意識個人的勞動又是如何對應於集體製造。

 

 

圖片來源

新竹美術館

新聞稿來源

https://www.hsinchucitymuseum.org/exhibitions-s-current/112?fbclid=IwAR0DIe7n1tNidYlmc4fqz8WkkEkopZXpC5mK366jzVDLNEDes_CDCJNp4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