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邱承宏現正參展「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 藝術家新聞

金山區法鼓文理學院 1 October 2023 - 29 February 2024 
展覽名稱|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品溫度》
展覽期間|2023.10.01-2024.02.29
展出場域|(基隆市)情人湖、(金山)法鼓文理學院、朱銘美術館、跳石瞭望台、(石門)白沙灣、富貴角公園、(新北市)觀音山
策展人|王弘志、羅景中、黃榮智
藝術家|陳漢聲、廖琳俐、田原唯之、范承宗、邱承宏、淀川技術、陳依慧​ ​ ​ ​
 

 
展覽介紹|
 

2023年的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發想源自於台灣北海岸特殊的自然以及人文景觀,透過展覽主題《品溫度》來探討地方上的人文以及自然環境關於溫度的感知與想像。溫度如何成為一種文化的記憶?如何透過每個地方溫感差異形成個人或集體的身體印記?創作實踐介入在一個白盒子外的空間,藝術家又該如何思考個人創作元素,在地方形構出一種特定場域(site specific)的內涵?整個藝術季如何在活動規劃上,從點的選擇到線的串接最後對藝術季整體面的鏈結關係?眾所周知藝術的參與可以讓公共空間的開放性及流動性變好,促進社區居民的交流及互動,振興偏鄉社區的發展,甚至可以做到跨文化的對話與交流,這些都是我們藝術季所希冀的方向與目標。
《品溫度》北海岸山海環境的溫度品嚐,可以透過我們的身體的直接體驗來感受。溫度除了可以在環境中被感知,在這次的藝術季我們也希望能擴充它的內涵,如果我們人情味視為某種溫度的表徵,那會是一個什麼狀態?另外作品所給予人的感受是否也是一種溫度?透過身體知覺中的本體覺,來感知身體在特定環境中的獨特地收受關係。以及它所帶給我們的特殊樣態。像一個旅人的體驗,讓身體可以遊走在時空之間,也可以在時空之外。


這次的展演也想去談論我們面對日常生活的一種從容的態度,北海岸在地居民面對環境挑戰所累積的在地智慧,藝術作品所展現出與土地生活的連結關係,旅人在行走的過程中所留下的點點滴滴的地方記憶,身體沉浸在特殊溫泉的水質中的溫度感,自然環境所凝結的地貌溫度的樣態,都能讓我們在這次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中細細品嚐。
透過現地製作(site specific)的方式來與地方產生更密切的聯繫。如同國際知名策展人北川富朗所提到,現地製作可以讓製作的過程被看見,促成當地居民參與其中。這次的展出邀請了12位藝術家,分別透過不同的方式參與這次的藝術季,7位駐地創作的藝術家、4位在地藝術家、1位音樂製作人 。


藝術家陳漢聲〈閬縫風景〉以觀音山的風景為對象,以窗櫺為結構主體,以地方物產為肖像,透過窗戶與屏風與自然對望,闡述對理想的嚮往及自我的矛盾心理。廖琳俐〈時空聚合〉匯集風、海、陽光、沙及遊客,觀者的身體可以自由進入,穿梭在光影的微波蕩漾,感受被海圍繞的溫度感。淀川技術〈台湾の飛魚〉藝術家將撿拾而來的廢棄物改造成色彩形態各異的雕塑作品,讓原本失去溫度的物件,透過藝術家的巧思重新展現生命力。
田原唯之〈榕樹林中的思考交匯點〉藝術家將日常的臨時性建材,建構一個可供遊走的自然空間,透過企口板圍籬,形成一種內外的空間氛圍,圍籬內能讓我們思考和冥想,於大樹的間隙中仰望,聽著蟲鳴鳥叫,帶給觀者對環境內外新的覺察。邱承宏〈採光〉、 〈繡燕〉是對環境物件的一種微觀的敘事,透過撿拾法鼓山山區的小碎石碎片的造型,藝術家利用3D列印技術將之等比放大,並使用自然礦物和黃銅等材料,製作成數件尺寸不一的磨石雕塑,並將它們置在法鼓山天井的空間中,與場域、觀者進行對話 。陳依慧〈酒窩〉作品的發想來自於笑容,除了象徵藝術創作對大地環境的微笑,更代表旅人對臺灣土地溫暖的微笑,漩渦的造型也代表著自然與人文的兩個端點在此相互連接、融合。范承宗〈筌屋〉臺灣擁有許多獨一無二的自然景觀,其中北海岸的海岸線呈現切面整齊的「風稜石」,這樣特殊大自然物體以及藝術家朱銘的雕塑,結合成具有地方溫度的新〈筌屋〉。這次特地邀請知名的音樂製作人林強進行配樂及演出,為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的熱溫度開場,並歡迎大家來細細品嚐北海岸山海環繞的暖溫度。
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在現地製作中強調藝術的實踐力,並將山與海的人文風景融入藝術季的主軸,從新北市的觀音山,石門的白沙灣、富貴角公園,金山 的朱銘美術館、法鼓文理學院、跳石瞭望台,到基隆的情人湖,這一路的旅程讓群眾品味聚落的人文溫度,而這溫度包含著歷史詩篇般的回憶,也有地質壘變給予的自然風光跟生活型態。從原民文化到17世紀的西方式地理大發現,直至爾後諸多歷史時期,北海岸的聚落型態因國際航路通商與戰略駐點的目的下逐漸發生的變化,而這也是今日這些地方的文化溫度。來自山與海的交際之處,是北海岸藝術季豐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