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2019: 藝廊薈萃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29 - 31 March 2019 

談論藝術時,人們總在探討背後對社會環境或政治的反思——太多情緒與理想被附加其上,藝術彷彿成為承載世界施加的壓力與扭曲宣洩口。而在全球化的文化向度趨向一致的今日,除了以地域性的語言抵抗消失的現代性之外,是否還有什麼值得藝術創作者的關注?

 

本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中,TKG+ 帶來饒加恩、周育正、何采柔、陳敬元與彌載映(泰國)和薩望翁・雍維(緬甸)六位藝術家,切入當代創作者對藝術史與純粹美學的關懷,以各自藝術領域內不同的探索路徑,透過美學經驗的捕捉轉譯,將敘事回歸到「藝術」本質的再造。

 

饒加恩,1976 年出生於台灣台中,創作涵括繪畫、表演、現地製作及多頻道錄像等不同媒材。於本屆博覽會首度亮相的系列創作,以最早至台灣探勘的日籍人類學家鳥居龍藏與森丑之助為命題,回望新帝國主義與殖民地的關係。作品挪用台灣原住民達悟族人儀式祭典配戴的銀盔爲雕塑藍本,鑲嵌歐式教堂慣用的彩色玻璃——透過充滿異國風情的藝術語彙,指出今日經濟、宗教與政治改變版圖時與在地信仰、美學與文化碰撞的消長混合。而刻意設計成可出口運輸、組裝和自我展示的台座/外箱,除對應杜象「在行李箱中的盒子」(La Boîte-en-Valise)外;更於國際藝術展會期間所呈現的空間政治中,折射出新自由主義經濟、戀物與收藏的狀態對應於新帝國主義時期舉辦的異國、奇觀展會的歷史鏡像。

 

周育正,1976 年出生於台灣台北,畢業於法國國立巴黎高等藝術學院。擅長以裝置、出版、表演與繪畫等多元媒介作爲美學與社會的雙向操作,於既有事物機制中重塑、移轉並刷新個人身份和物件之間的關係。參考社群媒體標籤(Hashtag)並置命名的《刷新、犧牲、新衛生》系列作品,彷彿精心引導下,一場簡練精確的對話,透過關鍵字與觀者生活經驗的串連,將日常物件的閱讀屏除了原有單線式思考邏輯;並在造型美學詩性而一絲不苟的力道中,將與視覺語彙交相連結的抽象概念──「衛生」引述為衡量現代化的判準,演繹當代生活的演進與轉換下,人們認知與價值觀的潛移默化。

 

何采柔,1983 年出生於台灣台北,跨領域藝術家,加州大學國際關係學士暨愛荷華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其創作無論是以繪畫、裝置或影像的方式創作,作品總能以局部分解的動作、日常習慣的切片與豐富迷離的光影來呈現人與現實之間某種既親密又疏離的緊張關係。而這獨特而強烈的創作一方面包圍著觀眾,卻又與其保持對峙的狀態,讓日常的片刻成為一道道風景或儀式。目前正於 TKG+ 台北空間展出的個展「事 故 NO ON」,一如於展名閱讀方向間離合徘徊的語意錯位,在僅有一格空白鍵距離的細微差異間,何采柔為埋藏於日常的符徵和符旨譜出起伏的韻律,於瀰漫展場空間的詩意中,將視角牽引至日常敘事線的另一個端點,那只屬於觀眾自己的私密角落。

 

陳敬元,1984 年出生於台灣台南,早期作品以政治關懷見長,近年創作重心在於「繪畫」自身的思辨。浪漫主義式的油畫風格,高度關注於藝術創作中的美感元素。其作品總是將畫面裡的故事、感知、象徵符號進一步的破碎化,呈現出混亂的超現實情境,使作品的完整從「訊息」移轉至「感知」,以進入更大的創作整體。當中,所有的模糊都是來自於理解,所有現實的鬥爭,不是只有對錯,而是通往運作之現實,進而揭示現代性結構如何影響「人」的思考和感知。

 

於雪梨雙年展引發各界迴響,活躍於東南亞及歐洲的藝術家彌戴映 ( Mit Jai Inn ),於 1960 年生於泰國清邁。其享譽國際的抽象繪畫裝置,以斑斕的各式原色透散出一股屬於熱帶雨林的奔放清新;粗糙而有機的油彩肌理彷彿將創作當下一切藝術勞動凝結;以調色刀刻劃的種種繪畫體感,令彌戴映的藝術實踐彷彿是一場光影、色彩穿梭時間的冥想,將繪畫切分爲構成的基本元素,置入臨場空間的五感體驗。彌戴映著名的空間裝置同樣於本次的藝聚空間單元(Encounters)現身,環繞場中的巨型畫布以充滿雕塑感的姿態具現,讓繪畫的抽象美感爲空間導引出一種沉浸式的藝術體驗,邀請觀眾步入一場由光、色、空間所譜出的感官閱讀。

 

薩望翁・雍維 ( Sawangwongse Yawnghwe ),1971 年出生於緬甸撣邦。他的祖父 Sao Shwe Thaik 是緬甸在 1948 年從英國殖民獨立後的第一任總統,並於 1962 年軍事政變後死於監獄,而後 Yawnghwe 與家人皆被驅逐出境。他的繪畫和裝置作品,與其家族歷史以及緬甸當前和歷史政治事件高度相關,家庭照片亦為其作品提供了圖像語言之基礎,通過對國家事件的探索,Yawnghwe 的創作揭示出現有的檔案並非是一個國家的全部真相。Yawnghwe 的作品亦獲泰國最大美術館 MAIIAM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所收藏。

 

2009 年 TKG+ 於台北成立以來,始終支持具備實驗、創新、批判性的台灣當代藝術,鼓勵多樣化媒材的美學形式,並嘗試鏈接不同的藝術環節開啓對話。於今年的展出中,TKG+ 期許六位藝術家於純粹美學、造型以及感官體驗的當代藝術探索得以穿針引線,在各自表彰的當代藝術語彙中,期待中性的藝術再歸來,進一步為香港巴塞爾博覽會帶來更豐富多元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