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C03
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4樓
參展藝術家|
耿畫廊|蘇笑柏、薛保瑕、蔣友梅、彭薇、蘇孟鴻
TKG+ |林明弘、吳耿禎、邱承宏
▋貴賓預展 ▋
05.08(四)2:00-5:00 p.m.
▋預展開幕夜 ▋
05.08(四)5:00-8:00 p.m.
▋公眾展期 ▋
05.09(五)11:00 a.m.-6:00 p.m.
05.10(六)11:00 a.m.-6:00 p.m.
05.11(日)11:00 a.m.-5:30 p.m.
耿畫廊與 TKG+ 懷著對當代藝術探索的熱情,將於2025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帶來蘇笑柏、薛保瑕、蔣友梅、彭薇、蘇孟鴻、吳耿禎、林明弘、邱承宏等八位藝術家,各自從不同角度出發,共同譜寫出一段關於生命、時間與文化的多重對話。他們的創作不僅展示出媒材的內在張力,更以獨特的語彙和手法,觸及那些隱藏在日常與歷史之間的深層意涵,藉此突破傳統藝術呈現的界限,以具體而細膩的創作實踐,邀請觀者從中探尋存在的層次,並感受藝術如何在時間與空間的交錯中,回應歷史、記憶與個體意識。
蘇笑柏藉由大漆與繪畫之間的轉化,展現時間在厚薄肌理中累積的痕跡。他以圓弧狀的邊緣與磨損紋理,構築出一種介於繪畫與雕塑之間的立體效果。在他的創作中,時間並非線性的流逝,而是以有機的方式沉積於畫面之中,喚起觀者對於生命本質的思索,並在觀看與感知的過程中,體驗藝術如何成為一種內在世界的映照。游移於感性與理性之間,薛保瑕透過冷熱抽象的語彙,在嚴謹理性的結構與流動的色彩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她的作品既具有強烈的形式感,又蘊含直覺性的情感流動,使畫面呈現一種內在張力與秩序共存的狀態。透過畫面的層次與筆觸,引導觀者在瞬息萬變的當下與歷史沉積的片刻之間來回游移,體會時間的脈動與意識的轉化。蔣友梅則以身體與心性修練的互文記錄,將濃重油彩和輕透墨跡透過手筆反覆運動,轉譯成色彩與空間融合的抽象敘事。她的筆觸呼應佛理中「無始、亦無所終」的存有狀態,並邀請觀者ㄧ同感受一首獻給宇宙和生命的讚歌,激發對內在心靈與外在世界連結的深刻體認。蘇孟鴻的繪畫作品以鮮明的色彩與自由奔放的筆勢,賦予畫面極大的情感張力。他透過層層堆疊的色彩與形構,探索繪畫本質的無限可能,使畫布成為個人精神狀態與集體記憶的交會之地,亦展現藝術在純粹視覺語言上的直覺性與力量。彭薇將傳統與當代視覺語彙並置,透過細膩的筆觸與畫面構築,形塑出層層交疊的視角。她的作品宛如一面面開啟的窗戶,引領我們窺視記憶與現實交錯的場景,並在觀看與被觀看的關係中,重新思索自身所處的文化脈絡。
林明弘以日常生活中的布料與傳統印花為素材,打破固有圖紋的秩序,透過圖案的錯位與重構,探討身份認同與文化記憶的流動性。他將傳統圖案賦予全新意涵,在層層變化中創造出既親民又充滿驚喜的視覺空間,並藉此激發對個人經歷與文化傳承的再思考。吳耿禎則在繪畫中挖掘圖像與符號的詩意,透過繁複的構圖與層次變化,營造出介於現實與想像之間的微妙張力。他的畫面如同歷史與個人記憶交織的場域,時而沉穩內斂,時而鮮活跳躍,使觀者在視覺與心理的多重感知中,體驗藝術如何超越具象,觸及更深層的思考。邱承宏的創作宛如一場考古探險,透過抽象手法挖掘生存時空中曾存在的軌跡與身影,結合對光影與媒材特性的敏銳洞察,將材質的選擇與結構進行解構並重塑,讓散落於歷史縫隙中的記憶重新獲得生機,形成一個關於遺忘與重生、過去與當下對話的敘事。
在 2025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中,耿畫廊與 TKG+ 以聯合展位形式共同呈現,藉此回應當代藝術中跨領域、跨媒介、跨世代的對話趨勢。這次合作不僅展現兩空間在脈絡上的連結,也標誌著一種更開放而互補的觀看架構。我們期望藉由這樣的平台,讓藝術成為穿越時空的感知媒介,引導觀者在每件作品的細節與色彩變化之中,感受藝術如何映照我們的世界觀,並在其中找尋新的思辨視角與內在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