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19: 藝廊精粹

台北南港展覽館 18 - 20 January 2019 

隱喻的建築

 

藝術世界運用符號隱喻所組構的美學敘事,令語義學與哲學的領域探究得以導入當代藝術的閱讀體驗。藝術家們詩性地解構歷史、社會、政治脈絡,將精煉出的文化符號轉譯為視覺元件,依循環環相扣的力學效應層疊互文。至此,藝術語彙的生成如同精神座標內敘事建築體的構成;採擷自歷史的文化符碼混凝著觀者身處的政治語境,將點點隱喻砌成與當下社會相互交融的敘事辯證,於精神維度間留下這一座座班雅明式的文化遺跡。 TKG將於首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展出彌載映、薩望翁.雍維、饒加恩、周育正等橫跨多樣媒材的創作,其中薩望翁.雍維及周育正為首次參與 TKG + 於藝博會的展出,並將展出最新作品。四位藝術家透過繪畫轉譯、歷史政治批判、解構社會符號與社會中介所勾勒的藝術語彙,顯現不同視角下,以文化符碼堆疊轉喻所形構的座座隱喻建築體。

 

於雪梨雙年展引起各界迴響,並活躍於泰國當代藝術界及政治團體的藝術家彌載映(b. 1960),以其色彩鮮明的抽象繪畫裝置聞名。積極以藝術探索社會和政治影響的他,於越趨全球化的藝術語境中,透過裝置性的繪畫與空間對話,轉化藝術閱讀與空間參與的關係,實踐基於文化、社會、甚至政治對應的大型創作。對改變泰國當代藝術發展有著極大貢獻的彌載映,作品曾於巴黎東京宮、新加坡美術館,和東京森美術館展出,持續影響著泰國藝術生態。

 

薩望翁.雍維(b. 1971)出生於緬甸撣邦。他的祖父 Sao Shwe Thaik 是緬甸在 1948 年從英國殖民獨立後的第一任總統,並於 1962 年軍事政變後死於監獄,而後雍維與家人皆被驅逐出境。他的繪畫和裝置作品,與其家族歷史以及緬甸當前和歷史政治事件高度相關,他的家庭照片亦為其作品提供了圖像語言之基礎,通過對國家事件的探索,雍維的創作揭示出現有的檔案並非是一個國家的全部真相。雍維的作品亦獲泰國最大美術館 MAIIAM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所收藏。

 

2016 年受邀參與委任製作紐約古根漢美術館所舉辦的第二屆「何鴻毅家族基金中國藝術計劃」聯展「故事新編」的饒加恩(b. 1976),作品根植在地性,圍繞身份認同、邊緣性、美學與政治體制等議題創作。多元的創作形式,經常置入異質性的文化,回應與批判體制僵化及社會符號在歷史、社會、大眾與個人間所形構的價值與認知。在近期作品中,他深入探討殖民歷史及亞太平洋地區的跨文化議題,處理這些問題意識的過程中建立對歷史不同的詮釋,回應與批判社會符號在歷史、社會、大眾與個人間所構築的價值與認知,更對國家及媒體所建立的脈絡提出疑問。

 

周育正(b. 1976)近期個展於美國丹佛市當代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香港與上海馬凌畫廊,聯展於台北雙年展、皇后雙年展、亞洲雙年展、紐約新美術館、利物浦雙年展與香港巴塞爾藝聚空間項目。其作品擅長處理美學與社會雙面操作,強調視覺造型背後的工作程序,於橫跨裝置、出版、表演與繪畫的「非典型合作」中為觀眾提供多層次的演繹。其創作形式多以「中介者」的角色媒合了他視為「主體」之個人、企業與機構組織,並透過「工作程序」的操作,形成來源與結果間的相互辯證。

 

行至思想與語言的廢墟,四位創作者們以感知及記憶投射向身處社會系統中的孔隙,顯現當代藝術詩意鍵連中所搜索到的批判座標;藝術家們解構重組於美學與歷史間流動的文化符碼,讓藝術創作於當代語境下,砌出一座座隱喻的建築;讓歷史和記憶所及之處成為一種可供辯証的片段,使觀者對所處的時空產生更為深入的凝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