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場域,一場展覽

芭芭拉.史戴納 / 楊俊, December 5, 2020

「藝術家,合作者,他們的展覽與三個場域」個展系列,始於楊俊( JunYang )於 2018 年在首爾的展覽。那場由善宰藝術中心主辦的「總觀視角」,既是一次作品的總梳理,也是用回溯和反思的角度,去著墨「回顧」對藝術家的意義。延續這樣的思路軸線,該展於隔年( 2019 )發展成在奧地利格拉茨美術館的「藝術家,作品,展覽」一展,並將反思的主體從個人轉移到體制機構的範疇。也就是說,在探究作為一位藝術家的意義之餘,進一步思索加諸在藝術家與其作品上的期待,讓展覽本身變成一個論題。到後來,原本的個展遞變成一項眾人參與的集體計畫,他們包括:艾文.鮑爾、麥可.克利/保羅.麥卡錫、鄭恩瑛、李傑、奧利佛.克利佩爾、松根充和、西村祐貴、奧村雄樹、田中功起、瑪雅.梧苦耶、布魯斯.米本。尤其當楊俊邀請現居舊金山的韓裔藝術家 Jun Yang 也來加入時,對個展定義的解構意圖已不言自明。

 

從格拉茨美術館個覽的合作精神滾動出了「藝術家,合作者,他們的展覽與三個場域」,將其論述的概念延展到三個地點,並架構出各自的文本。在地化、建築、歷史、體制慣例、政治角力等因素,不僅對一個場所的事件走向有決定性的影響,亦能左右外界對於場所中展示活動的觀感與認知。關渡美術館是座校園美術館, TKG+  是活躍國際市場的商業畫廊,台北當代藝術館是座市立的公共美術館。這三個成立宗旨各異的單位,自然也會因為其在校園內,在新興區,在市中心的不同所在,而有特定的使命與訴求。關美館的主要觀眾是師生族群; TKG+ 在提升買家與藏家對當代藝術的關注方面有長期的耕耘;當代館除了稱得上是附近學校的好鄰居外,其建於日據時代的古蹟館舍,也是許多觀光客的必訪景點。

 

這三個場館應允舉辦藝術家楊俊個展的意向,透過作品《楊俊(紅字)》清楚傳達:在其各自的建物正面,藝術家的名字以又紅又大的字體呈現,從遠處即可一目了然,唯獨分配到三個場館的版本不盡相同,以此對應隱含的寓意:關美館所用的是繁體中文,代表這是一位與台灣當代藝術圈有密切關係的人物;當代館是簡體中文,指涉藝術家出生於中國的背景; TKG+ Projects 是羅馬拼音,指明藝術家具有國際地位,並且熟悉畫廊代理的運作機制。

 

這整個展系列萌生自 2018 年完成的《個人同名專輯》出版計畫,讓對於藝術家名字的探討持續發酵。該作共分一套六卷,用專書的形式介紹楊俊的分身:  JuneYoung 、 YangJun 、 TunYang 、 Jan Jung 、 Yi Chuan 、 Jun Yang 。雖說專書的主題本應架構在藝術家及其創作上,但作品卻出乎意料地,反過來挑戰專書的傳統做法和傳記的書寫方式。同此,這場回顧型的個展,本身就是藝術剖析的對象,透過展出作品和其他藝術家的參與,甚至透過台北三個展場的安排,從不同層面挑戰藝術家的獨特定位。至於場所的重要性在展名上就已經點出來:展覽不是「在」三個場域或「在」三個單位裡發生,而是用「與三個場域」來表示連同場所本身都是展覽的一部分。

 

所以說,「藝術家,合作者,他們的展覽與三個場域」既是個展「也」是聯展、是回顧展,甚至是場雙年展──因為關美館用原本應該推出兩年一度的關渡雙年展的檔期和規模來舉辦這場個展。至於在三個場域的展場規劃則同中求異,將各自的脈絡考慮進去,再依此設定出議題的處理順序。儘管如此,為了橋接這些場域的敘事,部分作品被安排在兩個場域展出,甚至三場都展,但可能有調整內容,或只選擇片段,或視脈絡需要而轉化意義。展覽開幕前完成的這本出版品,收錄了展覽理念的文字介紹、裝置現場的示意圖,將三場個展整合為一。雖然三場展覽的日期重疊,它們並不是同步發生,藉由 Sketch-up 和 3D 繪圖軟體虛擬出的展場示意圖,雖然可以在展覽開幕前便一睹為快,但也不妨在開展後和實際的現場裝置對照。

 

這本出版品中也用了相當篇幅介紹協同策展人和合作夥伴們。我們請他們寫點東西,描述展覽場地、背景資訊,以及他們和楊俊的關係。我們刻意不去編輯或修訂他們的提交的原文,也沒有在拼字上追求統一,讓不同的書寫方式忠實反映不同的書寫態度、關注,和參與這場展覽的動機。

 

這本專書得以順利出版,要特別感謝所有參與的藝術家與合作者: Christopher Adams 和蔣慧仙、艾文.鮑爾/ buero bauer 設計團隊、鄭恩瑛、李傑、奧利佛.克利佩爾、松根充和、西村祐貴、奧村雄樹、田中功起、千鳥藝術、 Topotek1 、瑪雅.梧苦耶、 JunYang 、布魯斯.米本。也要致謝本展的協同策展人及撰稿者:關渡美術館黃建宏館長, TKG+Projects 的策展人許峰瑞及展務協辦藍鈺樺,台北當代藝術館副總監張玉漢,以及三個場館的承辦人員和全體工作同仁。由衷感謝所有藏家與借展單位的慷慨支援。

 

負責設計這本專書的奧利佛.克利佩爾,是和我們一起合作《個人同名專輯》的夥伴。他也以藝術家的身分參與本展。編輯團隊中的沈怡寧和路易絲.布朗姆比付出甚多,路易絲另外也負責本書收錄文章的德翻英工作,英翻中則由沈怡寧完成。謝謝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