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KG+ company logo
TKG+
Skip to main content
  • Menu
  • Artists
  • Exhibitions
  • News
  • Video
  • Art Fairs
  • Publications
  • About
  • Contact
  • 繁體
  • EN
Instagram, opens in a new tab.
Facebook, opens in a new tab.
Youtube, opens in a new tab.
Ocula, opens in a new tab.
WeChat, opens in a new tab.
Join the mailing list
發送電子郵件
Instagram, opens in a new tab.
Facebook, opens in a new tab.
Youtube, opens in a new tab.
Ocula, opens in a new tab.
WeChat, opens in a new tab.
Join the mailing list
發送電子郵件
Menu
  • 繁體
  • EN

事 故 NO ON: 何采柔 個展

Past exhibition
2019年2月23日 - 4月28日 TKG+
  • 新聞稿
  • 展覽現場
  • 活動
  • 出版品
  • 影片
  • 分享
    • Facebook
    • X
    • Pinterest
    • Tumblr
    • Email
新聞稿

纖細的溫柔,與偏執的緊張;出神的凝視,與恍神的空白;故事的文本,與事故的閱讀。這些由兩個性質迥異之端點所連起的,就像自令人震驚的序幕走向平庸的結局,像從不以為意的日常到揭開了令人詫異的隱藏,「落差」讓敘事線的「中間」多了起伏的韻律,也讓對中間的等待有了意義。若將敘事當成一條線,那麼這線條也似是由每一秒筆尖和面的接觸所填滿的點而構成,但我們的肉眼,往往只能看到一條完整的線,並以兩個端點所構成的形像,存在於腦海裡。再微步些前進,那條線,那些在敘事線上所發生的每一幕,都是為了感受到每個存在於線裡面的點而存在的,為了讓觀看能詩意地行走在敘事線上,進而對「中間」思考和選擇的存在。

 

何采柔個展「事 故」可以輕易的從字面符號去詮釋猜測,就如同音詞的雙重意義,即使包含閱讀的方向,也至少有三種可能,相同的,英文展名「 NO ON 」可以是「 NO 」和「 ON 」,也可以是「 NOON 」。在構成一個詞,在字距及語音的細微差異裡,展覽名稱也徘徊在一格空白鍵的距離中間,這就是「落差」的活動範圍,它是何采柔創作所接觸到的第一個空間,也是展覽做為一條線的開頭點及序幕。這樣操作符號本身多重意義的方法有點簡單,但在這符徵和符旨早已失序的當代社會中,其透過展覽和空間所譜出的,反而是將觀看牽引至屬於每個人最私密的日常故事。

 

踏入展場前,何采柔結合裝置和表演的影像,以類似大螢幕廣告看板的視角呈現做為展覽的服務指南,佇足於此是必須的開始;而在閱讀完這道影像的序語後,我們會來到搖曳的燈光所閃爍著的展場,這因為燈光的搖擺而使得平衡感頓時失了序,觀眾在此或許得以重新擁有辨識空間的可能;緊接在這持續的搖晃感後所見到的龐然大物,是孩提時期輕撫著夢境的搖床,與空間的防衛性所圍起的柵欄;為了安全,觀眾需要加緊腳步通過那危險的搖籃,同時,仰望前方那塊漂浮於空中的布,看著它緩緩地落在桌面,再輕輕地飄起,凝視,在這不斷重複著的動作前,享受這一切半自動化的展覽服務。以上,都是對於展覽的描述,也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事 故」,但故事,則需要由觀眾各自去連結,在敘事線的另一個端點,是只屬於觀眾自己的角落。

 


 

何采柔

台灣跨領域藝術家,加州大學國際關係學士,愛荷華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其創作無論是以繪畫、裝置或影像的方式創作,她的作品總能以局部分解的動作,日常習慣的切片與豐富迷離的光影來呈現人與現實之間某種既親密又疏離的緊張關係。而這些獨特而強烈的創作一方面包圍著觀眾,卻又與其保持對峙的狀態,讓日常的片刻成為了一道風景或儀式。

 

作品曾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北京今日美術館、台灣美術館、上海當代藝術館、神戶雙年展、以及亞洲雙年展以及釜山雙年展等展出。自 2010 年開始戲劇編導工作,創作《 206 號房》《四季》及《半透明的》等導演/編劇作品。近期展覽包括:「半透明的風景-何采柔個展」,霧島之森美術館,鹿兒島(2016);「無何處-何采柔個展」,伊通公園,臺北(2017);「香港巴塞爾博覽會-藝聚空間」,香港(2017);「所見非所得:一個關於楊鋒藝術與教育基金會的展覽」,有空間,深圳(2017);「第九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昆士蘭美術館,澳洲(2018)。

展覽現場
活動
  • 事 故 NO ON:何采柔個展 Ocula 專訪

    事 故 NO ON:何采柔個展 Ocula 專訪

    何采柔 2019年4月23日
    繼續
出版品
  • 何采柔|The

    何采柔|The

    非售 何采柔, 2019
    精裝 175 Pages
    出版者: 耿畫廊
    ISBN: 978-986-97429-0-0
    Dimensions: 230 x 162 x 22 mm
    繼續
影片
  • 事 故 NO ON 何采柔個展|Reception

    事 故 NO ON 何采柔個展|Reception

    何采柔 個展 纖細的溫柔,與偏執的緊張;出神的凝視,與恍神的空白;故事的文本,與事故的閱讀。這些由兩個性質迥異之端點所連起的,就像自令人震驚的序幕走向平庸的結局,像從不以為意的日常到揭開了令人詫異的隱藏,「落差」讓敘事線的「中間」多了起伏的韻律,也讓對中間的等待有了意義。 何采柔個展「事 故」可以輕易的從字面符號去詮釋猜測,就如同音詞的雙重意義。而在構成一個詞,在字距及語音的細微差異裡,展覽名稱也徘徊在一格空白鍵的距離中間,這就是「落差」的活動範圍,它是何采柔創作所接觸到的空間,也是展覽做為一條線的開頭點及序幕。在這符徵和符旨早已失序的當代社會中,何采柔透過展覽和空間所譜出的,是將觀看牽引至屬於每個人最私密的日常故事,也是對敘事線的「中間」進行思考和選擇的凝視。 影片|何采柔 繼續

相關藝術家

  • 何采柔

    何采柔

回到展覽
Manage cookies
© 2025 TKG+.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支持 Artlogic
Instagram, opens in a new tab.
Facebook, opens in a new tab.
Youtube, opens in a new tab.
Ocula, opens in a new tab.
WeChat, opens in a new tab.
Join the mailing list
發送電子郵件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his site uses cookies to help make it more useful to you. Please contact us to find out more about our Cookie Policy.

Manage cookies
Accept

Cookie preferences

Check the boxes for the cookie categories you allow our site to use

Cookie options
Required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cannot be disabled.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the website by storing choices you make about how it should function.
Allow us to collect anonymous usage dat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
Allow us to identify our visitors so that we can offer personalised, targeted marketing.
Save p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