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整體大於個體之總和

凱文.穆蘭, April 6, 2022

無可諱言的,數字在當代社會裡,已然主宰了我們交流、感知、理解,甚至預測周遭世界的方式。時至二十一世紀,絕大多數的人際與社會關係,早為演算法所限定和掌握。不甚可靠的數字日復一日傾巢而出,它們被大量生產、處理、強力放送,經常依照我們並不清楚的系統與原則,極盡量化這個社會。我們對於公信及知識的偏頗判斷,來自非常複雜的程序;這些程序藉由具體的內化,成為眾所接受的概論與抽象。然而,我們正是透過數字這面稜鏡看待世界的—— 數字標示著從精細的數學與科學研究中推斷得來的無庸置疑的真理,而經手數字的,則是連權威都無法撼動的超級電腦。

 

儘管如此,人為因素仍舊在這些所謂客觀不變的量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畢竟是人類以感知與詮釋,將抽象的數字賦予意義。數字代表著由某則特定計算得出的具體價值,但又承載了接收者各自不同的主體性。正是他們的判斷、背景、經驗、專業或知識賦予數字價值、意義或情感—— 至於內容為何,端賴它們在每個腦海裡所開啟的連結。對大多數人而言,數字僅僅是抽象的、算術上的資料;我們充其量只會將其連結到決定它們的元素與因子,好為它們分派一個給定值或數量級。

 

同樣的,大自然也有一本帳等著我們來算,讓我們面對一種無法將其全盤估量與徹底支配的境況。自然當前,我們所有計算得出的臆想和預測都只能淪為假設。人類念茲在茲,就為了要駕馭一切(這是一個終將敗亡的姿態),大自然卻在無常中找到力量,並具備適應與轉化的能耐—— 無論是經由一段段漫長、隱微的過程,還是一場場驟然且酷烈的爆發,繼而催生一股意料之外、甚至毀天滅地式的需求以重新開始。

 

基於這樣的省思,台灣藝術家蔡佳葳近期與音樂家史帝芬.歐馬利合作的錄像《數字》,延續藝術家先前的作品,同時在表現上更加基進—— 不僅回應了當前社會的狀況,提出作品生成的特定脈絡,更運用新的形式發展出熟悉概念的不同可能。

 

這支錄像採取一種令人糾結的唱數手法,乍看似乎沒有邏輯可言;數字隨著影片當中的歌聲不羈的遊走,音強時而雄渾一如響徹整座宏偉廳堂的吟詠,時而低語彷彿幾不可聞的親密呢喃,我們用知覺接收到的數字既像來自天邊,又像近在眼前,猛然有一種遠離世俗或身邊塵囂之感。然而,隨著計數的進行,這些數字與個人經歷之間的關係也越加緊密,將我們捲入一則漸趨私秘的對話裡。

 

黑白意象貫穿了作品的視覺呈現,題材則為各種變化中的自然景物,莊嚴、偉麗,撫慰人心卻又深具威脅。除了偶爾出現一隻遲疑的手之外,人類並不在場,而是被貶為眼前放映的這齣神聖奇觀的目擊者。影片一點一點地逐步展開,自始至終都散發出一個訊息—— 此作的整體大於其部分之總和。無論是自然奇觀的美不勝收,或是抒情歌詠的精湛技藝,在在令我們難以抗拒,但這件作品真正的魅力,其實源於本身形式與概念之間的對照及呼應。

大聲唱出的數字所召喚的情感與力量;完美演繹的人聲與數學合成的無人樂音和諧共鳴;自然被褪去原本魅惑的色彩,只剩下不同調性的灰階;還有杳無人跡的宏偉建築—— 所有這些元素集結成一個繁複的宇宙,讓觀眾沉浸其中,不斷動搖我們篤信的一切,以及想要理解和控制世界的頑強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