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佳葳 台灣, 1980

1980 年出生於台灣台北

現居、創作於台灣台北

 

蔡佳葳於2002年獲得羅德島設計學院工業設計及藝術建築史學位,並於2010年完成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塞納河計畫。

 

蔡佳葳創作探討地理、社會和精神性,鼓勵觀者跨越自身思考的框架。她同時關注人與自然,並思考文化信仰、精神性與無常之間的複雜關係。

 

曾參與國際展覽及雙年展包括:第14屆光州雙年展(光州,南韓,2023);「氣候論壇:哪種文化適合哪種未來」演出(龐畢度藝術中心,巴黎,法國,2022);泰特之夜放映錄像作品並參與論壇(泰特現代美術館,倫敦,英國);「我們牽掛的歌」(Vernacular 當代藝術機構,墨西哥城,墨西哥,2021與2022);「聽音地球」及「線條訴說宇宙的一切 — 草間彌生,Prabhavathi Meppayil,蔡佳葳」(森美術館,東京,日本,2022與2021);「儀式」(維勒班當代藝術機構,維勒班,法國,2020);日惹雙年展(日惹,印尼,2019);「意念的力量:再造轉經輪」(魯賓美術館,紐約,美國,2019);「蔡佳葳:Bulaubulau」(華人當代藝術中心,曼徹斯特,英國,2018);「未來簡史2050」,皮耶.伊弗.戴薩伊夫(Pierre-Yves Desaive)策展(國立台灣美術館與比利時皇家美術館合辦,台中,台灣,2018);「極簡主義:空間.燈光.實體」(藝術科學博物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合辦,新加坡,2018);「聽她歌唱」(海沃藝廊,南岸藝術中心,倫敦,英國,2017);「水月」(當代藝術機構,維勒班,法國,2017);雪梨雙年展(2016);「簡單形體」,龐畢度藝術中心-Metz分館,巴黎,法國,2014);沙迦雙年展(沙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013);「亞洲魅影:當代喚起過去」,片岡真實及艾莉森.哈汀(Allison Harding)策展(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舊金山,美國,2012);日本橫濱三年展及德國魯爾三年展(2011);第六屆亞太藝術三年展(昆士蘭美術館,布里斯本,澳洲,2009);「聖跡」(龐畢度藝術中心,巴黎,法國,2008);「藝術之溫度變化 — 亞洲新浪潮」(ZKM藝術與媒體中心,卡爾斯魯,德國,2007);新加坡雙年展(新加坡,2006);「夢想」(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巴黎,法國,2005)等。

 

蔡佳葳作品為公共機構及私人所收藏,包括英國倫敦泰德現代藝術館、澳洲布里斯本昆士蘭美術館、日本東京森美術館、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香港M+視覺文化博物館、丹麥哥本哈根林冠藝術基金會、法國巴黎/美國舊金山卡蒂斯特藝術基金會、法國維勒班當代藝術機構及法國Frac Lorraine當代藝術機構等。

 

她自2005年獨立出版半年發行一次的藝術家手帖《Lovely Daze》。全套收藏於英國倫敦泰德現代藝術館、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法國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與西班牙巴塞隆納當代美術館。